研究表明:个人隐私在网络中不能得以有效保护
2019-07-26 19:52:44 出处:快科技 作者: 斌斌编辑:斌斌 评论(0) 点击可以复制本篇文章的标题和链接

近日据外媒报道,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表在《自然·通讯》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,目前网络采用的匿名化和数据共享方法,有可能不足以保护个人隐私或满足数据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

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。而人工智能比人类想象得更强大,也许寥寥几个数据就能识别出数据的主人。这让我们不禁担忧,随着大数据库的智能化,个人的隐私在网络上是否还安全。

并且随着利用匿名数据集,包括浏览历史记录、手机和信用卡数据,成功重新识别出个体身份的情况时有发生,甚至还有一些科技公司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,这表明上述措施还不够充分。

为此,研究人员新开发了一种统计方法,来测试能够准确估算通过匿名数据集正确地识别个体身份的可能性。研究人员发现,只需要知道少数几个数据,如邮政编码、出生日期、性别和子女数量,一般就能够以高可信度重新识别出个体身份,即使这些数据集是不完整的。

并且随着已知数据越多,识别的可能性越大。例如,99.98%的马萨诸塞州人口,可以通过15个人口统计学数据识别出来

因此,研究团队总结认为,目前通常所采用的只公布取样数据集或不完全数据集,尚不足以很好地保护个人隐私。

研究表明:个人隐私在网络中不能得以有效保护

- THE END -

转载请注明出处:快科技

#个人隐私#安全#大数据

责任编辑:

文章价值打分
当前文章打分 0分,共有 0人打分
文章观点支持

+0
+0

  • 最热文章

  • 关注我们

快科技关注 快科技微信公众号,每日及时查 看 最新手机、电脑、汽车、智能硬件信息
  • 微博

    微博:快科技官方

    快科技(原驱动之家)官方微博
  • 今日头条

    今日头条:快科技

    带来硬件软件、手机数码最快资讯!
  • 抖音

    抖音:快科技mydrivers

    科技快讯、手机开箱、产品体验、应用推荐...